【法治文化】皋陶——中国司法的开山鼻祖-尊龙官方网站

法制滦南
【法治文化】皋陶——中国司法的开山鼻祖
阅读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思想峰峦泱泱苍苍。

回望中国古代思想史,2500年历史须看孔子,5000年历史当看皋陶。皋陶,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思想高峰。

皋(gāo)陶,何许人也?

皋有两个读音:gāo 、háo 。

读作gāo时,字义为:⑴水边的高地,岸:江皋。汉皋。⑵ 沼泽,湖泊:“鹤鸣于九皋”。(3)姓:皋陶

读作háo时,字义为号呼;呼告:“来瞽令皋舞”。

timg (5).jpg

上古传说中,皋陶生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是辅佐过尧、舜、禹三代帝王的功臣,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大约4000多年。

之所以称皋陶为第一个思想高峰,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华民族思想先河的源流,法治思想则是皋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内容。

皋陶的言论主要见诸于孔子整理的《尚书》中,今文尚书的《虞书·尧典》《虞书·皋陶谟》,古文尚书的《虞书·大禹谟》,比较详细和完整。

作为尧帝时代深孚众望的贤臣,皋陶被舜帝任命为司法大臣。任命时,舜帝对这位长着一张削瓜脸的中国古代首位大法官寄予厚望:“南方外族部落经常来侵扰我华夏,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希望你来担任司法官,依法管理社会”“你可以依法管事,在野、朝、市三种场合使用墨、劓、剕、宫、大辟等五种刑罚惩处有罪之人,按五种罪行把罪犯流放到三类地方”“要明断是非,维护公允,让百姓信服”。

舜帝的知人善任,给了皋陶一个舞台。

皋陶明确了自己的治国政理主张:

第一,关于以德治国。先帝尧帝圣明,确立了许多道德标准,后世当继承光大先帝的传统,诚实地推行德政,决策谋略要明智,百官要团结和谐,同心同德。要治理好国家,统治者自己首先要自修其身,具有高尚的道德。皋陶列出了“为官九德”:一是宽而栗,即既宽宏又有原则;二是柔而立,即既温良又有主见;三是愿而恭,即既谨慎又庄重;四是乱而敬,即既有才干又认真;五是扰而毅,即既善听意见又果敢;六是直而温,即既正直又不傲慢;七是简而廉,即既宏大又简约;八是刚而塞,即既刚正又不鲁莽;九是强而义,即既强勇又正义。皋陶认为,“君王如果能做到这九德,就能处理好天下大事;能做到其中三德的人,就能做卿大夫了;能做到其中六德的人,就能当诸侯了。”

第二,关于依法治国。

皋陶认为,法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准则,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是上天规定了的人伦秩序,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君臣之间当和衷共济、互相恭敬、团结一致。上天用天子、诸侯、大夫、士人、庶人五等服装来彰显不同德行,又用五种刑罚惩治五种罪人。要建立起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念。

第三,关于遵从民意。

皋陶认为,上天听取意见、观察问题,都是从百姓中听到的、看到的。上天褒扬好人、惩罚坏人,也是根据民意来进行的。所以说,上天与下民是通达的,只有敬畏民意,才能确保疆土长治久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只要上下一心、君民和谐,才有万事安宁、政通人和的吉相。

辅佐舜帝期间,皋陶继承性延续尧帝的经验,开创性地执行舜帝的指令,彰明五刑,推广五常教育,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得非常有效。他认为,施刑是为了无刑,是为民众和睦、社会和谐;简约治民,宽厚民众,实施刑罚不株连他们的子孙,而论功行赏却惠及他们的后代;宽待人的过错失误,不论他的过失有多大;处罚那些故意犯罪的人,不管他的罪责有多小;追究人的罪责有疑虑时从轻发落,奖励人的功劳有疑虑时宁可从重行赏。与其错杀没有罪的人,宁可陷自己于不善管理的责怪。这些举措合民意、顺民心,舜帝君臣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辅佐禹帝期间,皋陶极力维护禹帝的权威,专门到当年大禹治水的地方,要求当地民众支持和服从禹的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德治条文和法律法规,以使天下有所依、有所治。譬如,皋陶继续推进“五典五惇”,让人们遵守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关系的伦常次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进“以弼五教”,让人们遵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教义道德规范;继续推进“天秩有礼”,定下“吉、凶、宾、军、嘉”等“五礼”的礼制规定,让人们熟知吉礼即祭礼、凶礼即丧礼、宾礼即对外交往礼仪、军礼即约束部落成员形成战斗力的纪律、嘉礼为民众日常中的喜礼等内容,用礼制来规范国家的礼仪、社会的秩序;继续实行“五刑五用”“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等政策,设立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刑等五种刑律,分别在野外、朝上和市区三个地方执行,对五种罪行实行三个远近不同的、有住所的流放。还确定了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等“五刑”,让民众“明于五刑”,知罪而不犯罪,“五刑”首创我国刑法之始。

皋陶设计的这些法律制度,强调了司法公正与审慎司法的原则,层次严谨、逻辑严密,严而不酷,疏而不漏,在社会上的推广效果很好。

皋陶还做了两件事:

1.第一件事:他把经过周密思考、严密论证的法律条文,归纳成《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帝禹审阅,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中国古代第一部法律文书《狱典》就这样诞生了。

2.第二件事:他发明了一种办案的方法:在大堂中供奉一只独角兽獬豸,一旦发现谁有罪,独角兽就用独角顶撞谁,十分灵验。“獬豸断狱”体现了皋陶的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断案如神,更彰显出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是皋陶司法的终极目标。“皋陶制典”“獬豸断狱”成为中国历史上依法治国的经典。

皋陶生活的尧舜禹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的晚期,天下无序,部落林立,有“万国”之喻。信仰习俗不一,苍生无范,蒙昧混沌。他制订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等理念,规范了部落之间、部落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秩序,形成了新的联盟制度和文化形态,并固化为治世方略。先进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皋陶制订和推动的政策,为融合夷夏关系,形成华夏民族,产生国家形态,奠定了原始的、最初的基础,他是人类社会秩序拨乱为正最早的规顺者、社会阶层框架最早的创立者、依法治国方略最早的实施者。

这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第一次政治改革和社会革命,一段影响了中华民族4000多年的历史。皋陶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抹曙色。

他是政治家,政绩显赫,功勋卓著,更是中国文字记载中的第一位思想家、法学家,是思想家辅佐政治家模式的成功开创者,是中国上古时期政治文化的主要拓荒者,是4000多年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理念的首倡者,是中华文化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有机结合的首创者,是古代治国理政思想,尤其是民本思想的开源者。

皋陶创造了中国上古到先秦时期政治文化史上的诸多第一。

譬如,皋陶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贡献者。作为辅佐过三代君王的重臣,皋陶有着深深的民本情怀,他主张明刑弼教、以化万民,强调既要治民、管民、驭民,又要重民、安民、爱民、惠民,关注民生,听取民意,这些理念成为中国春秋战国民本思想的起源。孔子在《尚书》中专辟《皋陶谟》以提炼皋陶治国安民的经典言论,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来源于皋陶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历代思想家的民本思想莫不是皋陶思想的延续和注释。

譬如,皋陶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立者。用系统的道德理念约束人的行为,用完备的礼仪制度规范社会秩序,从德行中引申出仁政,从礼制中提炼出法治,这是皋陶的贡献。君德、臣贤,方能民安、世治。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字:“仁”。皋陶思想萌发于尧、显绩于舜,正是因为皋陶对仁政的提炼与倡行,才有了《尚书》所说的“德自舜明”、《史记》所说的“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局面。皋陶的思想被孔子继承和发扬光大,成为儒家理论学说乃至中国先秦以降古代封建王朝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础。

譬如,皋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奠基者。他提出了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为转移的“天意”。这个“天意”实际上是我们现在说的客观规律,这一伟大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先圣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以及对社会运动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因而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和观念革命。皋陶的这一伟大认识,如一缕晨曦照耀了中国上古朴素唯物思想的幼芽,对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主张崇拜鬼神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皋陶没有直接指出司法运行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但可以从他的言论中提炼出“天人合一”“德配天地”的观念,这成为汉儒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论基础。

譬如,皋陶是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先行者。他是中华法系的开山鼻祖,面对上古时期的自然异象环生、社会混沌无序,他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建立了上古社会最早的纲纪,划定了中国社会最早的人际关系原则和行为规范,规整了天人关系、神君关系、君臣关系、臣民关系等,从此天下有“法”可循,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皋陶的伟大之一,还在于他看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力量,法治思想必须体现人道主义、民本思想的道理;看到了于法周延、于事简便、重在执法的道理。皋陶天生一副法官相,荀子在《非相》中描述“皋陶之状,色如削瓜”,一个面色青绿的法官形象跃然而出,这正是“铁面无私”的由来。作为一个司法文化符号,皋陶被自古以来的监狱奉为狱神,建庙造像以祭,狱吏和犯人都要顶礼膜拜。宋朝的《泊宅篇》里记载:“今州县狱皆立皋陶庙,以时祀之。”皋陶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司法鼻祖”。

皋陶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楷模,他的立言、立功、立德表现在治国理政的嘉言、良法、善政,对政治文化和司法制度的开拓。他的贡献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主导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走向,奠定了华夏文明基本框架的最初范式。他留下了思想,留下了业绩,也留下了口碑,为世代政治家、思想家所景仰,成为圣贤形象的重要代表和主要角色之一。除了本文所引用的《尚书》,还有《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儒家经典《荀子》、道家经典《淮南子》、佛家经典《牟子理惑论》,春秋时期的《左传》、唐代的《后汉书》、清代监狱管理著作《提牢备考》等都留下了关于皋陶的记载。可谓史册留名、流芳千古。

孔子说,“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孟子称赞皋陶说:“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已忧。”这些论述说明了皋陶仁政思想对孔孟思想的影响。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称赞皋陶:“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挚是伊尹、汤的贤相,咎繇即是皋陶,意思是,成汤和夏禹都能和帮助自己治理天下的人志同道合,伊尹和皋陶也能和他们的君主和衷共济。这正是屈原所憧憬的君明臣贤、河清海晏的政治局面。

无有皋陶,何来孔孟;无有皋陶,何来清明!

皋陶克己奉公,呕心沥血,为天下大治、万民和谐立下的汗马功劳,大概只有后世周代的周公能与之堪比。

正当禹帝想第三次举贤于皋陶,把皋陶作为帝位继承人时,皋陶却因积劳成疾病逝,终年106岁,后葬于今安徽六安。皋陶一生勤王有功、德高望重,虽然没能最终登上帝位,但孔子把他与尧、舜、禹一同并列为“上古四圣”,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充把皋陶与“五帝、三王、孔子”并称为“人之圣也”。在中国历史上,皋陶是唯一被誉为“圣臣”的人。

历史的长河汩汩滔滔,思想的星空迢迢遥遥,皋陶像一尊矗立在长河源头滚滚烟尘中的丰碑,披满星光,曜而不灼,朗照乾坤4000多年。

来源:智慧普法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pg

 

凡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尊龙app的版权均属于滦南融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已经本台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滦南融媒。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此篇文章很值
赞赏激励一下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